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互聯網+政務”這一全新公共服務模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對政府權力的過程和軌跡進行閉環管理,不僅可以讓老百姓少跑腿、多辦事,還促進了將權力關進透明的籠子,實現了公共服務可記錄、可跟蹤、可評議。(12月7日 新華網)
如何證明“我是我”,這個話題近年來在網絡上吵的天翻地覆,如此奇葩的證明映射出的是我們政府部門信息互通系統落后,管理水平跟不上發展速度的軟肋。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發展如此之快,我們這對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跟十年前相比,猶如汽車和步行,已經快到讓人窒息!我們也許都同有感觸,工作和生活中往往離不開到政府部門辦事,但每當這時,總會頭皮發麻——需要開的證明多,手續雜,常常出現辦一件小事都會“說破嘴,跑斷腿”的情況,這似乎違背了政府設立辦事部門的初衷,似乎有一堵無形的墻擋住了老百姓生活中高速行進的步伐。
而可喜的是,文中提到“各級政府擁抱“互聯網+政務”的意愿強烈,其在橫向上強調服務平臺和渠道的連接和融合,從而將政務服務更加主動便捷地提供給公眾;在縱向上強調利用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服務的改進升級,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這說明我們的各級政府本質上是渴望改變,渴望創新,渴望跟上社會發展步伐的。
從騰訊與南寧市公安局推出全國第一張微信電子身份證,到百度地圖與交通運輸部合作建設的全國首個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平臺“出行云”正式上線等等創新政務管理模式的推出,筆者認為,這正是互聯網+技術給我們的政務管理帶來的巨大變革,讓政務服務和老百姓之間的“最后一公里”逐漸被連通,智慧民生不再是紙上談兵。
我們常說政府部門的效率改革,要從科學決策抓起。不難發現,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政務領域的逐漸深入,我們的決策者能夠更加準確、更加全面的掌握各種信息了,而這樣的信息正是科學決策的根本依據。政府部門信息暢達了,才能更科學、精準的治理地方,同時,權利被關進了透明的籠子,老百姓才能看得見摸得著,真正把權利屬于全體人民落到實處。
新中國成立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國家經濟水平的飛速提升,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重新崛起的勢頭!如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真正有幸福感和獲得感,是各級政府部門的最大課題!只有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的脈搏,讓傳統的政務工作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才能行的更快,飛的更高,才能讓全體老百姓真正踏進奔向幸福的快速通道。
Copyright@1999-2017 www.esquim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出 版機構 ICP備1602369366號-1
聯系網站: dongbeiwang@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6466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