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省林蛙產業協會)資源稟賦作為自然與歷史的饋贈,構筑了產業發展的邏輯起點與物質基石,它既是百姓生計不竭的源泉,又是維系民生繁榮興盛的血脈,更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根本性支柱。
東北林蛙,學名中國林蛙,廣泛棲息于我國東北,以獨特的生態適應性及顯著的藥用滋補價值著稱。自古以來,它便受到重視,至清朝更成為宮廷御用貢品,嚴禁民間享用。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東北林蛙產業迅猛發展,高峰期有蛙農約3.6萬戶,從業人員超52萬,一產產值突破200億元,綜合產值近千億,為促進國民健康、助力扶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及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近年來,東北林蛙產業遭遇了一層陰霾,部分政府官員與專家學者,如同昔日胡適、魯迅等社會精英對中醫的誤解一般,對黨和國家的生態環保、林業生產及資源保護政策產生了誤讀,給林蛙產業的發展蒙上了厚重的霧霾,嚴重阻礙了發展步伐。基于此,黑龍江省林蛙產業協會憑借多年深耕林蛙產業的生產實踐與行業管理經驗,特撰此文,旨在拋磚引玉,引發更多有識之士的深入思考與共同探討。
東北林蛙的生態特性與營養價值
東北林蛙棲息于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之中,它們擁有獨特的生理機制,表現出對藥物的高度敏感性,并對溫度、濕度、食物來源及越冬條件有著嚴苛的要求。尤為特別的是,東北林蛙能在水下冬眠期間通過皮膚進行呼吸,這一能力使其在極端環境中得以生存,且每年需在水下冬眠長達100多天,這一獨特的生存策略也賦予了它極高的藥用價值和滋補功效。
多年前,由于森林砍伐、退林還耕以及環境污染等多重威脅,東北林蛙的棲息地遭受了嚴重破壞,導致其產量大幅下滑。幸運的是,隨著國家保護政策的及時出臺與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加之對半人工養殖模式的鼓勵與推廣,東北林蛙的種群數量得以逐步恢復。這一系列措施不僅有效保護了野生種群,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對東北林蛙的需求,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被《中國藥典》收錄的林蛙油,源自雌性林蛙的輸卵管,是一種珍貴的干制品,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性激素、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滋補益精、養陰潤肺、補腦益智”等多重功效和天然美容圣品,是治療腎虛、肺虛、冠心病、神經衰弱及失眠、更年期綜合癥、改善精血不足、記憶力衰退、乳汁不足等癥的首先藥物。
東北林蛙還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著稱。尤其是經過漫長冬眠后的春季林蛙,體內純凈無雜質,深受食客喜愛,備受推崇。蘊含巨大的市場空間,發展前景廣闊。
東北林蛙對林產和生態環保的多重貢獻
飼養東北林蛙在促進林業生產和維護生態環境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多元效益,是一項既尊重自然規律,又惠及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1.森林病蟲害防治:東北林蛙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防治者,以甲蟲、夜蛾幼蟲、尺蠖等多種害蟲,以及蚊、蠅、蛞蝓等傳播疾病昆蟲的中間宿主為食。據科學研究顯示,每只成年林蛙每日能捕食害蟲七十余只,年捕食量可達一萬五千多只,有效助力森林病蟲害的防治,保障林木健康成長。
2.提升農林產品品質:采用林蛙進行生物防治,不僅能顯著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還能降低農副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提升其有機成分與市場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為農民和林農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
3.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林蛙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林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在養殖過程中,林蛙的排泄物等自然廢棄物可作為森林的天然肥料,加速了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維護生物多樣性:作為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東北林蛙對維護生物多樣性起著關鍵作用。它們的存在有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穩定性,防止某一物種過度繁殖而對其他物種構成威脅。
5.改良土壤與水質:林蛙的活動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肥力。同時,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對地下水的污染,保護了水資源的安全與清潔。
6.促進生態平衡:飼養東北林蛙對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至關重要。它們通過捕食害蟲等方式調節生物種群數量,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此外,林蛙也是多種食肉動物的食物來源,對于維護食物鏈的完整性和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東北林蛙對百姓就業和地方經濟的拉動
東北林蛙養殖業的蓬勃興起,為東北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與多元化進程提供了強大動力,構建了一條涵蓋養殖、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在林區經濟轉型與鄉村振興的宏偉規劃中,留下了深刻而鮮明的印記。這一產業轉型不僅為那些曾依賴傳統林業資源、面臨轉型挑戰的林區老職工及世代務農的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還顯著提升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以黑龍江省木蘭縣東興鎮滿天村農民董全勝首創“溫室林蛙養殖”法為例。首先馴化野生林蛙,利用育苗溫室模擬森林生態環境,試驗林蛙養殖,在兩溫室里挖子水池作為林蛙繁衍生息的“河流”,剩余空間種植高矮不同的蔬菜,作為林蛙生長的“森林”,馴化后的林蛙產籽一“灘”約有1000至1500粒,兩棟溫室共投入了100“灘”,可產出成蛙約20萬只。成蛙后經濟效益可達100萬元。董全勝準備把這種“溫室林蛙養殖”法在全村進行推廣,只要有現成的育苗溫室,投入1萬多元就可以從事林蛙養殖。一棟480平方米的溫室可以養殖10萬只林蛙,兩棟溫室收益就能達到100萬元。
隨著林蛙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相關產業鏈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從林蛙油的精細提取加工,到美容產品的創新開發,再到特色林蛙餐飲服務的興起,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據統計,在產業高峰期,參與林蛙養殖的家庭約達3.6萬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2萬人,第一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綜合產值則逼近千億級別。
2023年,東北三省總人口約為9900萬人,GDP總量達到60695萬元。盡管林區人口相對稀疏,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線、平原河谷及城市周邊,預計總數約1000萬人,林業總產值約6200億元。在此背景下,林蛙產業以52萬從業人員和200億產值,分別占林區就業人口和林業一產產值的5%和16%左右,凸顯了林蛙產業在推動東北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林蛙產業的發展不僅為鄉村振興戰略增添了新動力,還極大豐富了市場供給,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它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的完善,提升了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增添了文化旅游的魅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顯著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東北林蛙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東北林蛙產業,在國家林業、農業、醫藥、食品等多部門的共同推動下,雖然取得了長租發展。但仍面臨一系列挑戰,涉及地方政府、行業環境、市場結構等多個方面,阻礙了其實現更為理想的發展目標。
1.地方政府及專家認知局限:部分地方政府及專家在推動林蛙養殖業發展時,對環保與發展的平衡認識不足。往往過分強調林蛙養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水源污染、林地破壞等,而忽視了其對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
2.行業管理權限轉移帶來的挑戰:2020年,林蛙養殖的管理職責從林業部門轉移到了農業部門,帶來了新的問題。林業部門以生態保護為首責,不愿過多開發林業產業;而農業部門則無權獨自審批林蛙養殖場所。這種管理權限的分散導致林蛙養殖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困難,大量蛙農因此遭受損失并選擇放棄。
3.行業組織影響力不足:為了發展林蛙產業,東三省已成立了諸多林蛙產業協會、聯盟等組織,但這些組織主要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服務,缺乏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的渠道和系統建議的專業能力。導致他們的建議往往難以得到重視,影響了林蛙產業的健康發展。
4.產業規模與集聚度不足:東北林蛙養殖業仍以中小企業和農戶散養為主,缺乏具有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這種小而散的生產模式不利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也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
5.技術落后與創新能力不足:東北林蛙養殖業在技術方面仍存在部分落后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一些養殖戶仍采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和技術手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產品,難以提高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
6.市場需求與供給不匹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對林蛙及其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由于養殖規模、技術等因素的限制,市場上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林蛙產品供給不足。這種供需矛盾影響了林蛙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對東北林蛙產業發展的建議
林蛙產業和人參一樣是東北地區特有的產業,需要東北三省的齊心協力方可得以長足發展,成為東北振興的主力軍。
1.加強政企合作,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與管理體制理順:東北三省人民政府應與行業組織緊密聯手,共同向國家爭取更多有利于林蛙產業發展的政策。包括理順管理體制,國家在林地使用、生態保護、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專項扶持政策,并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執行的高效性。
2.統一規劃,出臺綜合扶持政策,降低養殖成本:為了促進林蛙產業的快速發展,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林地使用、稅收減免、金融幫扶等扶持政策,降低養殖戶的養殖成本,提高其養殖積極性。
3.引導鼓勵國有及工商資本參與,推動產業升級:積極引導和鼓勵國有資本、工商資本等社會資本參與林蛙產業。設立林蛙產業投資基金、提供股權投資支持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林蛙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推動產業升級。
4.打造東北重點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點:各級政府應將林蛙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打造,像對待人參、木耳等特色產業一樣,加強產業鏈建設,推動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產業園區、舉辦產業博覽會等方式,提升林蛙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成為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5.強化教育培訓,提升人才素質:加強對林蛙養殖加工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鼓勵職業學院開設林蛙養殖加工專業,培養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養殖加工人才。提升現有養殖戶和加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6.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加大對林蛙產業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新品種選育、養殖技術優化、產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升林蛙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工作,評選先進企業和產品,以榜樣力量促進產業發展,提升林蛙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新時代、新思維、新發展。相信,在國家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及健康中國2030等戰略推動下東北林蛙產業必將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成為東北經濟轉型與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Copyright@1999-2017 www.esquimo.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出 版機構 ICP備1602369366號-1
聯系網站: dongbeiwang@foxmall.net.cn 違法信息舉報郵箱:jubao@646686.com